合谷穴
導讀:合谷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有除黑眼圈,提神醒腦,舒緩肩頸肌肉僵硬等作用。合谷穴的位置: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后走為山谷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合谷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合谷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合谷穴的位置】
合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后走為山谷凹陷處,即是此穴。(把手并上的時候,最高的突起處,就是合谷穴?;蛴靡恢Т竽粗傅臋M紋對準另一支手的虎口,直接按下去的位置就是合谷穴,按住以后按照一定的方向按揉,合谷穴其實一個保健穴,就算平時沒有什么病的情況下,按揉它對身體也有好處。)
【3秒鐘取穴】右手拇指、食指張開呈90°,以左手拇指指尖關節橫紋壓在右手虎口上,指尖點到處即是。
【取穴技巧】
1 、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2、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橫紋放置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在拇指尖下。
【穴位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合谷穴 Hé gǔ(LI4),出《靈樞。本輸》。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別名:虎口穴。
【穴位含義】 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
(1)“合谷穴”。“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于此并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云氣,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云氣場,故名“合谷穴”。
(2)“虎口穴”。“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出入之所也?;⒖诿庵秆▋鹊臍庋镔|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穴”。“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穴”。“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云,富含水濕,故名“合骨穴”。
(5)“含口穴”。“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于其水濕云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于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穴”。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云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范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層次大范圍內的水濕云氣。
【運行規律】 穴內的天部水濕云氣一方面橫行向陽溪穴傳輸,另一方面不斷氣化向更高的天部層次擴散。
【功能作用】 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云氣
【合谷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牙齦疼痛、耳鳴、耳聾、鼻炎、扁桃體炎、視力模糊、痰阻塞、窒息、虛脫、失眠、神經衰弱、痛經、乳腺炎、外感發熱、三叉神經痛、咽喉腫痛、月經不調、蕁麻疹、中風、脫肛、濕疹、痤瘡、面癱、口腔潰瘍等。
【作用功效】疏風解表,通絡鎮痛,行血活氣、止痛鎮靜、痛經活絡
【穴位配伍】合谷穴配三陰交穴,適用于痛經;合谷穴配血海穴,適用于蕁麻疹。
扁桃體炎配伍穴位:三間穴、合谷穴
疾病概述:扁桃體發炎時會紅腫,出現白色膿樣分泌物,這就是急性扁桃體炎。得了急性扁桃體炎可能高燒幾天不退,嗓子紅腫疼痛,吃東西和咽水時疼痛就更加厲害了。
按摩順序與技法:指壓三間穴和合谷穴。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食指上下捏壓6秒鐘,然后迅速離開,手指離開時,應保持氣已吐盡狀態。如此重復10 次,扁桃腺疼痛就可漸漸消除。
牙痛配伍穴位:三間穴、合谷穴、商陽穴
乳腺炎配伍穴位:膻中穴、曲池穴、合谷穴
失眠配伍穴位:神門穴、上脘穴、合谷穴
【臨床運用】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谷穴總治頭、面各癥。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癥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愈。
4、齒痛:合谷穴兩穴并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合谷穴、頰車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合谷穴、地倉穴、頰車穴;拔牙麻醉穴:合谷穴、足三里穴。
8、合谷穴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后吸時針之。瀉法、先吸后呼時針之。
9、頭痛:合谷穴、風池穴。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牙疼有多厲害,寢食難安。不過不要緊,我們這里告訴你一個小竅門。萬一你被牙疼折磨得苦不堪言時,只要按壓合谷穴,就會立即止痛。
【養生保健】因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反復發作,經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痔瘡發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濕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濕疹就會減輕,再連續刮2次,不太嚴重的濕疹就會基本痊愈。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 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癥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合谷穴治療下牙齒疼痛,特效穴,合谷穴的位置在一掌骨二掌骨之間,不是正中間,靠第二掌骨中點近一點;合谷穴的第二種取穴方法:把五指并排,拇指和食指的之間有一塊最高點,最高點的下凹陷處就是合谷穴,第三種方法張開大拇指和食指,兩虎口交叉,其中的一個大拇指向另一只手的第二掌骨中間靠攏。合谷穴主治下牙疼,順著經脈以指壓掐按為主,這時絕對不能用灸法。
【指壓的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道的療效。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由于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顏面上的病,像牙痛、頭痛、發熱、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按揉合谷穴100~200次,可治療急性腹痛、頭痛。(以拇指向下用力按壓4一5次,并作圈狀按摩。)。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天堅持可治療面部疾患。如頭痛、頭暈等。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即傾斜45°從上向下刮拭合谷穴,出痧為度,可改善頭暈、頭痛等。
【刺灸療法】針刺時針尖不宜偏向腕側,以免刺破手背靜脈網和掌深動脈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傷及血管引起血腫。孕婦禁針。
【功能作用】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云氣。
【別名】虎口、合骨
【治法】 虛寒則補而灸之,實熱則瀉之,熱癥涼藥水針良。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層次大范圍內的水濕云氣。
【運動規律】穴內的天部水濕云氣一方面橫行向陽溪穴傳輸,另一方面不斷氣化向更高的天部層次擴散。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