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禾髎穴
導讀:口禾髎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有緩解治療鼻塞、鼽衄、口歪、口噤等作用,口禾髎穴的位置: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詳見本文圖解口禾髎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口禾髎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口禾髎穴的位置】
【口禾髎穴的位置】位于人體的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
【穴位解剖】在上頜骨犬齒窩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動、靜脈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下支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口禾髎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禾髎穴,長頻穴,長髎穴,長頰穴。
【穴義】大腸經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腸經體內經脈。
【名解】口禾髎。禾,細長之物也。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大腸經體表經水由本穴回歸大腸經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扶突穴與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氣,至本穴 后冷降歸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歸大腸經體內經脈,地部孔隙細長狹窄,如孔隙之狀,故名。禾髎、長頻、長髎、長頰之名皆與口禾穴同。長指地部孔隙細 長,頻指氣血的運行頻頻不斷,頰通挾,皆為對穴內氣血物質的運行或穴位的微觀形態的描述。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地部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腸經的體內經脈。
【功能作用】導引大腸經的體表之液回流大腸經的體內經脈。
【注】大腸經體表經脈的終結點在迎香穴,而其體表經脈與體內經脈的交接點則在口禾髎。
【口禾髎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鼻塞、鼽衄、口歪、口噤等。
【作用功效】口禾髎穴,開關通竅。
【臨床運用】現代用于治療:鼻炎、面神經麻痹、鼻炎,鼻出血,嗅覺減退,鼻息肉,咀嚼肌痙攣。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通之,熱則瀉之。
【針刺方法】口禾髎穴,直刺或斜刺0.3-0.5寸。(口禾髎穴因位于面部危險三角區,禁灸)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