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府穴
導讀:風府穴歸屬督脈,有緩解治療落枕、失眠、神經性頭痛、項強、目眩、咽喉腫痛、流行性感冒等作用,風府穴的位置: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風府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風府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風府穴的位置】
【風府穴的位置】位于人體項部,在枕后區,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取穴方法:正坐,頭稍仰,使項部斜方肌松弛,從項后發際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是本穴。
【風府穴的準確位置】位于后正中線上,入發際往上一寸(磕牙時,也就是叩齒,風府穴會蹦)。取風府穴一定要坐著,坐正,頭擺正(或者平視前方,或者稍稍的低一點頭)肩膀兩邊一定要放松。風府穴簡易取法:順著脖子后面正中向上摸,到脖子和頭交接的地方有個凹陷的“坑兒”,就是了。
【穴位解剖】在枕骨和第1頸椎之間;有枕動、靜脈的分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3枕神經和枕大神之分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風府穴 Fēng fǔ(DU16),經穴名。出《素問。骨空論》。屬督脈。督脈、陽維之會。別名:舌本、曹溪、鬼穴、鬼枕。
【穴位含義】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
(1)“風府穴”。“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風府名意指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本穴物質為啞門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后,此氣散熱吸濕并化為天部橫行的風氣,本穴為天部風氣的重要生發之源,故名“風府穴”。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濕風氣為舌活動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與至柔之性的舌部氣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與神相對,此指穴內氣血為濕冷水氣也。“穴”,空竅也。鬼穴名意指穴內為濕冷水氣的聚散之地。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縮后循督脈下行腦戶穴。
【功能作用】散熱吸濕。
【風府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落枕、失眠、神經性頭痛、項強、目眩、咽喉腫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癥、癲癇、膝蓋痛等
【按摩風府穴的功效】散風熄風、通關開竅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腦血管病、延髓麻痹、癲癇、精神分裂癥等。
【風府穴位配伍】風府穴配人中穴、風池穴、太沖穴、合谷穴主要緩解治療小兒驚風;風府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緩解治療舌強難言;風府穴配百會穴、太陽穴、昆侖穴主要緩解治療頭痛。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風府穴,直刺0.5-1寸(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禁止深刺)
【按摩手法】用中指由上向下按摩風府穴,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2分鐘或者根據需要而定。
治療膝關節疼痛一針搞定:針灸風府穴位
風府穴對治療膝蓋疼痛有特殊的療效,風府穴可以祛風。風府穴還可以治療風寒感冒、中風語言障礙、偏癱失語、膝關節疼痛。
按揉風府穴的手法:可以用食指點著揉;用雙手中指點按或者拇指點按,每天點按2次,每次3-5分鐘。風府穴治療感冒的手法:用食指和拇指按摩風府穴30~40下,可以治療感冒。詳見點擊:治療膝關節痛的穴位》》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