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穴
導讀:神庭穴歸屬督脈,有緩解頭痛、目眩、失眠、鼻炎、流淚、目赤腫痛、結膜炎、記憶力減退、精神分裂癥等,神庭穴的位置: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詳見本文圖解神庭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神庭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神庭穴的位置】
【神庭穴的位置】位于人體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仰臥位,在頭前部,前發際正中直上量約半橫指處,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枕額肌額腹之間、腱膜下疏松組織。布有額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和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神庭穴】Shén tíng(DU24),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別名:發際。
(1)“神庭穴”。“神”,天部之氣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該穴名意指督脈的上行之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來自胃經的熱散之氣及膀胱經的外散水濕,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本穴如同督脈天部氣血的會聚之地,故名。天庭穴名意與神庭穴同。
(2)督脈足太陽是明之會。本穴物質主要為足陽明提供的濕熱水氣和足太陽提供的外散水濕,故為足太陽陽明之會。
【穴位含義】督脈的上行之氣在此聚集。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頭之各部,小部分吸熱后循督脈上傳上星穴。
【功能作用】除濕化濕。
【神庭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頭暈、嘔吐、頭痛、目眩、失眠、鼻淵、鼻炎、流淚、目赤腫痛、結膜炎、癲癇、記憶力減退、精神分裂癥等
【作用功效】神庭穴,清頭散風、鎮靜安神。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頭痛、目眩、失眠、鼻淵、鼻炎、流淚、目赤腫痛、結膜炎、癲癇、記憶力減退、精神分裂癥。
【穴位配伍】神庭穴配兌端穴、承漿穴緩解治療癲癇嘔沫;神庭穴配水溝穴緩解治療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神庭穴配囟會穴緩解治療中風不語;神庭穴配太沖穴、太溪穴、陰郄穴、風池穴緩解治療肝陽上亢型頭痛、眩暈、失眠等病癥。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風眩善嘔,煩滿”,“寒熱頭痛,喘喝,目不能視”,“頭腦中寒,鼻衄,目泣出”;《太平圣惠方》:“風癇,癲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目上視不識人,頭風鼻淵,流涕不止,頭痛目淚,驚不得安寢。”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日常保健】由于神庭穴的作用主要在于調控神經系統。按揉此穴,可以降低痛風者患肢疼痛的感覺。如果自己時常頭腦昏昏沉沉,或者情緒波動很大,每天按摩此穴50—100次。該穴和上星穴的功效很接近,二者所處的位置也很近,當您感覺大腦遲鈍、昏昏沉沉時,不妨按摩神庭穴,以提神醒腦。
【針刺方法】神庭穴,沿皮刺0.5-0.8寸(點刺出血)
【艾灸方法】神庭穴,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