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柱穴
導讀:身柱穴歸屬督脈,有補氣壯陽、益智健腦、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作用。身柱穴的位置:位于后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身柱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身柱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身柱穴的位置】
身柱穴位于后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身柱穴,單穴,督脈的后背正中間,身柱穴的位置在我們人體的背部,從大椎穴開始,第三胸椎棘突下。該穴正是在兩肺之間,跟肺氣、肺的聯絡非常密切,按照脊椎的聯系,它有脊神經根,內和臟腑聯,外和體表聯系,是一個橋梁,刺激身柱穴的位置,可以通過外面的刺激,調節內在的臟腑。
【穴位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3肋間后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3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身柱穴】 Shēn zhù(DU12),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
【穴位含義】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強勁飽滿之狀。
【名解】“身柱穴”,“身”,身體也。“柱”,支柱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強勁飽滿之狀。 本穴物質為神道穴傳來的陽氣,至本穴后,此氣因受體內外傳之熱而進一步脹散,脹散之氣充斥穴內并快速循督脈傳送使督脈的經脈通道充脹,如皮球充氣而堅可受重負一般,故名“身柱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強盛飽滿的陽氣。
【運行規律】循督脈上下相傳。
【功能作用】補氣壯陽。
【身柱穴位的作用功效】
1、緩解治療身熱頭痛、腰脊強痛、抽風、小兒夜啼哭、幼兒體質虛弱、肩膀僵硬等
2、緩解治療身熱、咳嗽、氣喘、感冒、哮喘、發熱、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百日咳等
3、緩解治療腹瀉、嬰兒消化不良、吐乳、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晚睡眠不安、發育不良等
4、緩解治療補氣壯陽、益智健腦、面黃肌瘦等
【作用功效】身柱穴,宣肺止咳、寧神解痙。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癲癇等。
【身柱穴位配伍】身柱穴配水溝穴、內關穴、豐隆穴、心俞穴,治療癲狂癇;身柱穴配風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療肺熱、咳嗽;身柱穴配靈臺穴、合谷穴、委中穴,治療瘡毒;身柱穴配本神穴,有行氣疏風的功效,能治頭疼、目眩;身柱穴配心俞穴主治小兒風癇;身柱穴配少海穴主治心悸、多夢。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身柱穴的手法:擊、點、按、拍。
【按摩保健】用手指指腹端按壓此穴,做環狀運動。每日2次,每次2分鐘。
【身柱穴的自主取穴按摩法】正坐或者俯臥,將左手伸到肩后,用中指。的指尖揉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覺,兩邊穴位先左后右,每回各揉按1至3分鐘;小兒或手臂僵硬酸痛的人,可以請他人搓熱兩手,用單手的掌根之處揉按穴位,效果更佳。
【針灸療法】向上斜刺身柱穴0.5-1寸。
【艾灸療法】艾炷灸身柱穴3-7壯;或艾條灸身柱穴5-15分鐘。
艾灸身柱穴,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對于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病癥有緩解作用,并且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
對于身柱穴,艾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艾炷灸,用手將艾絨搓成半個米粒大或比鉛筆芯還要細小的小艾炷,長度大約在1~2毫米之間,請患者去俯臥位,等艾炷燃盡之后再換一炷,每次1~3壯,隔2~3日灸1次,也可每周1次。
2、艾條懸起灸,用適量艾絨卷成香煙大小的艾條,可用溫和灸或者雀啄灸法,每次以灸5~10分鐘為宜,隔1~2灸1次,每月灸10次左右。
3、燈火灸,每次1壯,隔2~3日1次。如果沒有燈芯草,可以用線香代替。
4、隔姜灸,每次5~7壯,艾炷如黃豆大,隔日或每周灸1次。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