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最穴
導讀:孔最穴歸屬“手太陰肺經”,孔最穴是久坐不痔的秘訣,主治→痔瘡→大腸炎→頭痛→支氣管炎??鬃钛ǖ奈恢茫呵氨壅泼鏄飩?,詳見本文圖解孔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孔最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孔最穴的位置】
孔最穴屬于手太陰肺經穴,孔最穴位于人體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3秒鐘取穴】一手手臂前伸,于腕橫紋處定太淵穴,再于肘橫紋中定尺澤穴,兩穴連線上,太淵穴上7寸即是。
【取穴技巧】伸臂側掌,在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的中點上1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頭靜脈經過和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分布;深層有橈神經淺支和橈動脈經過,并有正中神經肌支、橈動脈深支和橈側返動脈分布。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孔最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太陰肺經。手太陰之郄穴。
【名解】“孔”,孔隙的意思;“最”,多的意思。此處穴位是肺經之穴,故名“孔最穴”。
【功能作用】將肺經冷降的水液分潤脾土。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運動規律】經水一部分循肺經向列缺穴流行的同時又不斷地滲入脾土之中,另一部分則在吸收脾土之熱后氣化上行天部。
【孔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痔瘡、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肘臂痛、熱病、頭痛、咯血、咳嗽、嘶啞失聲、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炎、扁桃體炎、手指關節炎、肋間神經痛。
【功效】 清熱止血,潤肺理氣,平喘利咽。
【穴位配伍】孔最穴配曲澤穴、肺俞穴,適用于咳血;孔最穴配肺俞穴、風門穴,適用于咳嗽、氣喘;孔最穴配少商穴,適用于咽喉腫痛。
痔瘡配伍穴位:承山穴、會陽穴、孔最穴
疾病概述: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
按摩順序與技法:承山穴取穴時應采用俯臥的姿勢,它位于人體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可用拇指按壓的方式按摩2分鐘,然后用中指的指腹按揉會陽穴,左右兩側穴位每次各按揉約3分鐘,最后按壓孔最穴30次。
支氣管哮喘配伍穴位:肩中俞穴、天宗穴、中樞穴、孔最穴
肋間神經痛配伍穴位:外關穴、孔最穴、章門穴、肩穴
【臨床運用】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炎、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等。魚腥草穴位注射主治支擴等引起的咯血;配肺俞穴、風門穴主治咳嗽、氣喘,用電針刺激治療哮喘發作期;配少商穴主治咽喉腫痛。
對現代上班族來說,孔最穴能夠幫不少大忙。由于腦力勞動者長時間坐著從事腦力工作,運動的機會相當少,非常容易患痔瘡,經常按壓孔最穴不僅可以緩解痔瘡的疼痛,也可以調理肺氣,清熱涼血。
【養生保健】孔最穴對戒煙有較好的效果,針刺孔最穴后,能夠及時改善因吸煙導致的肺部血流改變,具有良好的調節性效應,起到保護心和肺臟的作用,所以,戒煙的時候常取此穴。
每天用拇指指腹按壓孔最1~3分鐘,可以預防因長時間蹲坐而造成的痔瘡,也可以調理肺氣、清熱止血。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寒則灸之或深刺補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彈撥孔最穴100~200次,能夠防治肺部疾病。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緩解治療前臂冷痛。
【拔罐療法】用氣罐留罐5~10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治療前臂酸痛、頭痛等。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孔最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改善發熱無汗、咽痛、頭痛等。
【刺灸療法】直刺0.5~l寸。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