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穴
導讀:太淵穴歸屬手太陰肺經穴,有緩解治療嗽氣喘、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癥等作用,太淵穴的位置:橈動脈搏動處,詳見本文圖解太淵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太淵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太淵穴的位置】
太淵穴屬于手太陰肺經穴,太淵穴位于人體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3秒鐘取穴】手掌心朝上,腕橫紋的橈側,大拇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筋內側凹陷處就是這處穴位。
【取穴技巧】坐位,伸臂側掌,在腕橫紋橈側輕觸橈動脈,從感覺到搏動處稍往橈側移動,至凹陷處。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橈骨骨膜。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針在皮下筋膜內,經橈神經淺支、頭靜脈與橈動脈掌淺支之間,穿前臂筋膜,在橈動、靜脈外側,拇長展?。欤┖蜆飩韧笄。欤┲g達深部橈骨骨膜。前?。欤┯蓸锷窠浿?,后?。欤┯烧猩窠浿?。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太淵穴】經穴名。屬手太陰肺經。出《靈樞。本輸》。別名:大泉、太泉、鬼心。
(1)“太淵”,“太”,大并達到了極至的意思;“淵”,深澗、深洞的意思,此處是指穴位的形態。故名“太淵穴”。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處手內橫紋凹陷處,經水的流行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飛落而下,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與神相對,神處為天,鬼處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內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流向地之地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性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本穴氣血的運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時,經水大部分化為水濕氣態物逸散于天部層次。
【功能作用】散化肺經地部水濕,向天部輸送肺氣。
【相關補充】補肺益氣,止咳化痰,通經復脈 此穴為肺經之輸穴,五行屬性屬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陰肺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加上又是肺經之原穴,為肺經之原氣流注之處,故此穴擅長補肺虛,即可 補肺氣之虧損,又可滋肺陰之虧耗,可治療久病體弱,肺虛諸證。肺主氣,以助心脈行營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脈,此穴又是八會穴之脈會,是臟腑脈氣會聚之 處,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于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癥。因此穴位于腕部,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故可治療手腕疼痛無力。
【太淵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咳嗽、感冒、支氣管炎、氣喘、胸痛、咽喉腫痛、失眠、無脈癥,脈管炎,肺炎,心動過速,隔肌痙攣等
【功效】止咳化痰,通調血脈,通經活絡,順氣平喘。
【穴位配伍】咽喉腫痛配伍穴位:合谷穴、少商穴、人迎穴、太淵穴
疾病概述:咽喉腫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變的主要癥狀,以咽喉部紅腫疼痛、吞咽不適為特征,又稱“喉痹”。
按摩順序與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點壓對側合谷穴各1分鐘;再用一手的拇指與中指彈扣對側少商穴十余下,然后換手依法操作另一側;接著雙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輕按揉喉結旁1.5寸處人迎穴1分鐘;最后按壓太淵穴30次。
支氣管炎配伍穴位:太淵穴、膻中穴、豐隆穴
感冒配伍穴位:太淵穴、大椎穴、肩井穴
失眠配伍穴位:神門穴、太淵穴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主呼吸,氣為血之統帥,此處穴位開于寅,得氣最先,所以在人體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摩太淵穴對于身體虛弱、氣不足、講話有氣無力、面色蒼白、脈博微弱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養生保健】經常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每次1~3分鐘,可以補肺氣、利心臟,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保健心腦血管,預防心肺疾患。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按壓太淵穴片刻,然后松開,反復5~10次,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左右各按1一3分鐘)。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緩解胸悶、乳房腫痛等。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3~5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目赤發熱、便血等。
【刺灸療法】直刺0.2~0.3寸,局部麻脹(針刺時應避開動脈)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