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
導讀:列缺穴歸屬手太陰肺經,有緩解治療咳嗽氣喘、落枕、頭痛、半身不遂、咳嗽、咽喉腫痛、感冒、支氣管炎等作用。列缺穴的位置: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詳見本文圖解列缺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列缺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列缺穴的位置】
列缺穴位于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取穴技巧】以被取穴者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在食指尖到達處即是。
列缺穴的準確位置:在骨頭的高峰,用指甲在上面掐一掐,有個小小的骨縫。
列缺穴的簡單取穴方法:兩個虎口交叉,腕關節伸直,食指尖所能達到的地方就是列缺穴的位置,認真體會那個骨縫,順著骨縫用指尖掐按,或用皮膚針敲打。(慢性的急性的咽喉炎最好都不用灸法) 詳情點擊:慢性咽喉炎的治療穴位》》
【穴位解剖】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列缺穴 Lìe qūe(LU7),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太陰肺經。手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別名:童玄,腕勞。
【穴位含義】肺經經水在此潰缺破散,溢流四方。
(1)“列缺穴”。“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經經水在此破缺潰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質為孔最穴下行而來的地部經水,因其位處橈骨莖突上方,下行的經水被突出的橈骨(巨石)所擋,經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穴”。
(2)“童玄穴”。“童”,少兒也,與老人相對,少為陰,老為陽,此處代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水液。玄,帶赤的黑色也,即暗紅色。赤為火之色,為熱,意指穴內氣血特點有溫熱之性,黑為腎之色,表示穴內氣血為水液。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內氣血為溫性水液,即是受熱后變成的紅色液體——血。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即血),性溫熱。
【運行規律】 本穴的氣血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經水流向任脈,第二支經水流向大腸經,第三支經水循肺經主干道而下行于經渠穴(當肺經經水量大并超過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時,肺經經水則循脾部溢流)。
【功能作用】 將肺經經水分穴流于任脈、大腸經。
【列缺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偏、正頭痛,頸項僵硬,落枕,頸椎病咽喉痛、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痹、橈骨部肌炎、哮喘、感冒、支氣管炎、鼻炎、齒痛、腦貧血、項強、驚悸、半身不遂、神經性頭痛等
【作用功效】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
頭項行列缺--治療頭部脖子的疾病問題
如:頭痛包括受風寒感冒,頸椎酸痛都可以找列缺穴,列缺穴的取穴方法: 兩個虎口交叉,食指平行搭過去,食指尖按到的這個地方有個骨頭,骨頭的上端就是列缺穴。大家不用太考慮穴位的定位準備不準備,只要與我講的方法一致就是對 的。今天給大家講到的找穴位的方法就叫同身寸,意思就是你自己身體的尺寸,來找你的穴位,這是百分之兩百的準備。如果你是左側偏頭痛的話,你就按右手上的 列缺穴,如果是右側偏頭痛就按左側。列缺穴治療頭痛、失眠、神經衰弱。
【穴位配伍】列缺穴配大椎穴、曲池穴、太沖穴,適用于高血壓;列缺穴配照海穴,適用于陰虛咽喉疼痛。
項強配伍穴位:列缺穴、角孫穴
疾病概述:項強指頭部后項的肌肉筋脈牽引不舒的癥狀。一般是由于外感風寒,寒邪侵入太陽經絡,經氣不舒所致。項強常與頭痛并見,是太陽病的主癥之一。也有由于濕邪阻滯肌肉,或熱邪灼傷筋脈而致。急診中多見頸項部劇烈疼痛并出現明顯的功能障礙等。
咳嗽配伍穴位:列缺穴、豐隆穴、天池穴
癭氣配伍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氣舍穴、列缺穴、風池穴、天沖穴
【臨床運用】治腕部狹窄性腱鞘炎,列缺穴配偏歷穴(或阿是穴),陽溪穴;治腎陰虛之咽喉干痛,列缺配照海。
列缺穴是肺經與大陽經的絡穴,在臨床診斷上,具有可以辨證虛實的特點,脈氣實的時候,此穴會顯現腫塊或隆起狀態;脈氣虛時,便會有陷下的現象。各種頭痛、頭暈、目?;蚣嬗锌人?、咽喉腫痛等頸項部位病癥的人,按壓列缺穴都有立竿見影之功效。
【養生保健】(1)治療頭面部疾?。涸诹腥毖ㄌ幇茨?,有助于治療偏頭痛、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痹、咽喉炎、牙關緊閉、齒痛等頭面部疾病。
(2)治療上肢病變:手肘、腕無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列缺穴處按摩。
(3)治療肺經病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及咳喘等肺經病證,均可按摩列缺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任脈不通則向內直刺多提插捻轉,表里不通則橫向外刺,本經受阻則循經而通。寒則補之,熱則瀉之,皆無灸,灸亦無功。
少商穴的操作方法最好用皮膚針小頭叩刺,因為它面積太小了,敲打出血來。在家里我們可以把縫衣服的針放在火上燒一下,消消毒,然后用酒精把這兒擦一下,淺刺,然后擠出棉球擦掉,再擠,一般擦掉五到十滴。一邊操作一邊讓病人吞口水。
按摩順序與技法:雙手交叉讓一手的食指剛好落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處,順時針按摩20次,逆時針再按摩20次;接著將雙手抱住頭部,拇指落于角孫穴處,按摩3分鐘即可。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彈撥列缺穴100~200次,能清瀉肺熱。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逐漸用力,作深壓捻動。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緣按掐列缺穴處,作下掐上提的連續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動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作有節律而緩慢均勻地推動。
【艾灸療法】用艾條雀啄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改善橈骨莖突腱鞘炎。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孔最穴3~5分鐘,以出痧為度,可用于治療咽痛、頸痛等。
【刺灸療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脹,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向下斜刺0.3~0.5寸)。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