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穴
導讀:太陽穴是經外奇穴,有助于提神,亮眼,醒腦等作用。太陽穴的位置: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太陽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太陽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太陽穴的位置】
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
太陽穴在外眼角外上方大概一寸左右,用手摸有一個很明顯的凹陷。
【取穴方法】太陽穴在外眼角外上方大概一寸左右,用手摸有一個很明顯的凹陷。取此穴的時候通常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仰靠的姿勢,以便于實施者能夠準確取穴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
太陽穴的位置原載:“在外眥五分是。”《圣濟總錄》:“眼小眥后一寸。”《奇效良方》:“在眉后陷中,太陽紫脈上。”今多據《圣濟總錄》結合《奇效良方》等。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顳筋膜和顳肌。分布有顴神經的分支顴面神經,面神經的顳支和顴支,下頜神經的顳神經和顳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太陽穴 tài yáng,經外穴,出《銀海精微》。別名:前關、當陽。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記載,太陽穴一經點中“輕則昏厥,重則殞命”?,F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蕩使人意識喪失。
【太陽穴位的作用功效】
1、舒解偏正頭痛、神經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
2、緩解目赤腫痛、視神經萎縮等
3、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解除掉發危機等
【作用功效】清肝明目,通絡止痛。
太陽穴是人體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后,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并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陽穴最適合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如果滿臉通紅、眼睛發紅、高血壓可以直接用梅花針敲太陽穴,也是平敲的,輕點敲,可以敲紅,重點的話,可以出血。詳見點擊:治療頭痛的穴位》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太陽穴,直刺0.5-0.8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為什么打擊太陽穴容易破壞人的平衡機能
太陽穴深層腦組織是大腦顳葉。顳葉是大腦皮層的位聽中樞。位聽中樞支配著人的位聽神經,可以通過中耳感受聽覺、感受外界音響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通過內耳“前庭裝置”感受體位在空間的變化,并由此來調節全身肌肉的緊張度,維持身體平衡。因此,大腦皮層的這一區域除感受聽覺,還控制著人的平衡感覺。
此外,太陽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經”和“睫狀神經節”的匯集之處。三叉神經傳導頭面部感覺,是對痛覺最為敏感的腦神經。睫狀神經節是調節視力活動的重要神經節。
太陽穴一旦受到暴力打擊,首先會震動大腦顳葉的位聽中樞,使位聽神經受到強烈刺激。造成暫時性的平衡感覺喪失,全身肌緊張調節紊亂。同時,也會刺激太陽穴皮下的神經,使人頭暈、目眩、兩眼發黑,平衡不能維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擊太陽穴雖不至于造成顱腦損傷,但很容易將人擊倒。我圖民間武術中過去就有“一法打太陽,拳中倒地下”的記載。
打不得的太陽穴——太陽穴是顱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陽穴的位置是顱頂骨、顴骨、蝶骨及顳骨的交匯之處,稱為“翼點”或“翼縫”。此處是顱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質脆弱的部位。顱骨為一層堅硬的骨板,對腦起著保護作用。顱骨骨板各處薄厚不一,平均厚度為5毫米,最厚處為1厘米。而太陽穴處的骨板厚度僅為1——2毫米,是顱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擊或擠壓,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響腦的功能。
太陽穴深層顱內有眾多的出血來源
在顱內的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當豐富,因此構成了眾多的顱內出血來源。起于頜內動脈的腦膜中動脈,在硬腦膜外沿顳骨鱗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陽穴處的顳骨鱗部分支為腦膜中動脈前、后兩支。同時,腦膜中靜脈也與腦膜中動脈相伴行。在顱內更深一層的硬腦膜下,還分布有大腦顳葉的皮質動、靜脈。
太陽穴遭暴力打擊,不僅可以因顱骨顳鱗部骨折損傷腦膜中動脈,而且常??梢栽陲B骨完整的情況下損傷腦膜中動、靜脈,在中顱窩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腫。腦膜中動脈破裂形成血腫,不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極為嚴重。腦膜中動脈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間歇清醒期極短,多則不足1小時,少則只有10分鐘,常常在損傷兩小時后完全昏迷。如果傷后6小時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腦膜中動脈的兩個前后分支損傷以及大腦顳葉皮質溝內的動脈損傷,會在腦膜的更深一層形成以顳區為中心的巨大顱內血腫。由于出血部位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險性。
顳骨動脈溝和骨管構成了一個明顯的薄弱帶
由于腦膜中動脈緊貼顱骨下行走,因此在顳骨鱗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點。太陽穴深層組織中的腦膜中動脈,在顳骨鱗部內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條較深的骨溝——顳骨動脈溝。這條骨溝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構成了一條明顯的薄弱帶。打擊太陽穴,往往首先容易在這條骨溝上造成骨折,而顳骨動脈溝處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溝內的腦膜中動脈損傷,引起顱內血腫。
腦膜中動脈前支則完全穿過骨板,在顳骨內面形成了一條長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腦膜中動脈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當太陽穴遭外力打擊時,腦膜中動脈前支極易在骨管處撕裂。同時,顳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處形成。當骨折線橫跨骨管時,對血管造成的損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顱內血腫,往往更為嚴重。
因此,在頭部兩側的太陽穴,實際上構成了一個致命的危險區,即以顱骨顳鱗部為中心的顱骨骨折多發區和以大腦顳葉為中心的顱內血腫多發區。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