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穴
導讀:天柱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位于項部。有緩解治療后頭痛、肩背痛,行氣止痛等作用;天柱穴的位置:后發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詳見本文圖解天柱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天柱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天柱穴的位置】
【天柱穴】位于后頸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此肌肉外側凹處,后發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穴位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層為頭半棘?。河姓?動、靜脈干;布有枕大神經干。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天柱穴】Tiān zhù(BL10),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堆屃x》載:人體以頭為天,頸項猶擎天之柱,穴在項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兩旁,故名天柱。
【穴位含義】膀胱經的陽熱之氣由此快速上傳頭之天部。
【名解】天柱,天,一指穴內物質為天部陽氣,二指穴內氣血作用于人的頭頸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堅實之物,在此喻意穴內氣血飽滿堅實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為堅實飽滿之狀。本穴氣血乃匯聚膀胱經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陽氣所成,其氣強勁,充盈頭頸交接之處,頸項受其氣乃可承受頭部重量,如頭之支柱一般,故名“天柱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強勁的陽氣。
【運行規律】循膀胱經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化氣壯陽。
【天柱穴位的作用功效】
1、治療頸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肩背病等
2、治療頭痛、項強、鼻塞、癲狂癇、目眩、熱病等
3、治療高血壓、提高性欲、提神醒腦、緩解眼睛疲勞等
【作用功效】清頭明目,強筋骨。
【天柱穴位配伍】天柱穴配合谷穴具有清熱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天柱穴配大椎穴治頭痛項強。
【臨床應用】
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能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處。一處是頸脖子左右2厘米處的“天柱穴”。第二處是“肩井穴”。第三處是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使情緒好轉的“膏肓”。指壓這三處穴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揉6秒,如此反復10次,就可治愈肩膀僵硬、酸。
治療疼痛、麻痹等后遺癥的穴位及指壓法:
首先趴著,將肌肉放松。在后頭骨正下方凹處,找到天柱穴。凡治療頸部以上異常之處,都離不開“天柱穴”。它與視神經也有關,能使眼睛爽朗明亮。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反復20次。其次是指壓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的“大椎穴”。指壓時要領同前,重復10次。此穴對頸部、肩膀、手腕、背部的異常也很有效。
指壓法治療憂郁癥:
治療憂郁癥最有效的是指壓頸部左右2厘米處的天柱穴。指壓時先放松身體,用手刀在左右天柱穴交換強劈10下,每天重復5-10次。指壓“足三里穴”對治療憂郁癥也很有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重復數次。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日常保健】按摩“天柱穴”可以防中暑。將大拇指貼住天柱穴(在頸肌外側緣入發際處),把小指和食指貼在眼尾附近,然后頭部慢慢歪斜,利用頭部的重量,壓迫拇指,來按摩天柱穴。
【按摩療法】用拇指按揉天柱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緩解治療后頭痛等。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天柱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治療鼻塞、肩背痛等疾病。
【針灸療法】 直刺或斜刺天柱穴0.5~0.8寸,不可向內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知識補充】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可說是現代的文明病。日常生活中的單純作業。精神壓力、運動不足、因駕車產生的精神疲勞等等,都是使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原因。而且長久保持同樣姿勢的打麻將等等更是形成肌肉僵硬酸痛的主要原因。
肩膀肌肉僵硬、酸痛與一般因運動而產生的肌肉疼痛不同,如果置之不理,則有慢性化的可能,如果嚴重的話,回焦躁、心浮、氣悶,對工作提不起勁,每天生活不愉快。以前所謂的“五十肩”是屬于老年病,現在連2、3、40歲的患者也很普遍,甚至十多歲的學生也有肩膀僵硬、酸痛的癥狀,因此說現代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這種癥狀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肩膀僵硬、疼痛,如果頸部能轉動的話,即刻就能治愈,嚴重的話,如手腕無法上舉、無法系皮帶、頭暈、耳鳴、惡心等等,使日常生活產生不便。這是由于頸筋兩側、關節內側的淋巴從的淋巴停滯、淋巴管萎縮、肩周的血液循環不暢、血液混濁所致。這是由于姿勢不良,使得包著上腕骨的三角筋或是肩胛筋萎縮硬化。
血液之所以混濁是由于攝取過多酸性食物,因此最好的根本性治療是使它的酸堿性食物秩平衡。在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時如果吃太多酸性食物,則根本無法治愈。此時應該以每天有正常的生活為根本。喜歡運動者很少有肩膀僵硬、酸痛的情形,這事由于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即攝取大量的卡路里,也能保有健康的身體。
十二段錦中的第四段錦:微擺搖天柱就是通過扭頸向左右兩側目視達到按摩天柱穴的作于,其原理和“戶樞不蠹”是一樣的,尤其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學校的課堂式教育,公司的辦公室工作,學生的目光總是盯著黑板和筆記本,員工的目光則是電腦和工作手冊,頸椎根本得不到放松的機會。多去戶外環視美景是放松減壓,保健身心的良方。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