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
導讀:承山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理氣止痛、舒筋活絡等作用;承山穴的位置: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承山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承山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承山穴的位置】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穴位解剖】在腓腸肌兩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隱靜脈、脛后動、靜脈分布;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承山穴】 Chéng shān(BL57),經穴名,歸屬足太陽膀胱經,別名:魚腹,肉柱,傷山,魚腸,腸山,魚腹山,玉柱,魚腰穴。
【穴位含義】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1)“承山穴”。“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脾土。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氣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穴”。
(2)“魚腹穴”。此是從類象的角度來言穴內氣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沖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內為堆積之狀,如同魚之腹部豐滿的肌肉,故名魚腹。魚腹山、魚腸、魚腰穴名意與魚腹近同。
(3)“肉柱穴”。“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經氣血中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沖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內為堆積之狀,有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與肉柱同。
(4)“傷山穴”。“傷”,傷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傷山名意指膀胱經上行的陽熱風氣對穴內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較大的傷害。本穴物質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經上行的陽熱風氣又從本穴經過,脾土微粒中水濕不足則將被上行的風氣吹散傷害,故名“傷山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風氣。
【運行規律】風氣循膀胱經上行,脾土則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運化水濕,固化脾土。
【承山穴位的作用功效】
1、緩解治療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腰背痛、腰腿痛。
2、治療便秘、脫肛、痔瘡等。
3、理氣止痛、舒筋活絡
【穴位配伍】承山穴配大腸俞穴治痔疾;承山穴配環跳穴、陽陵泉穴主治下肢痿痹;承山穴配長強穴、百會穴、二白穴治療痔疾。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位的療法有: 治療小腿痙攣。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痔瘡、脫肛等。
【日常保健】小腿肚上的“承山穴”,就是一個有效的“解乏穴”。經常按壓此穴,可舒筋活絡、壯筋補虛,對緩解腰背疼痛、腿疼轉筋、小腿痙攣等效果良好。在緩解肌肉緊張的同時,消除疲勞感。此外,經常按摩此穴還能舒暢同一條經絡上的經氣,散寒祛濕,對痔瘡、便秘等肛門部疾患也有功效。
【治療腿肚抽筋】小腿肌肉痙攣(俗稱抽筋),一般是由于肌肉疲勞或寒冷使自主神經高度緊張造成缺血狀態使小腿后部肌肉痙攣和疼痛。造成小腿肌肉痙攣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局部受涼寒冷,而使肌肉強力收縮痙攣。其次是身體電解質紊亂或過度運動造成小腿肌肉乳酸堆積也可引起肌肉痙攣等。當小腿肌肉痙攣時可按摩、拉伸痙攣部位的肌肉來促進血液循環,點按有效穴位委中穴、承山穴和漏谷穴。委中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來治療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該穴位于膝關節后面的凹陷中,腘橫紋的中央。按壓穴位時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穴位,從外側按壓約2分鐘。
承山穴也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來治療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該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按壓該穴時用拇指,使指關節呈直角效果最好,按壓時間2分鐘即可。漏谷穴位于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6寸,(八橫指,小指到食指的距離量兩次),脛骨內側緣后方。按壓該穴時用拇指指腹大面積接觸穴位,作大范圍的環形按揉2分鐘。
1、承山穴在小腿背側正中線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可以看到在小腿背側中間肌肉(腓腸?。┦湛s時會形成一個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這個人字形溝的頂點處。
2、施治者拇指翹立,用力點按承山穴,盡量用力,并堅持點住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痙攣緩解為止。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濕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風熱則瀉之或水針。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承山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改善小腿疼痛、腰背痛等。
【拔罐療法】用氣罐留罐承山穴5~10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轉筋、下肢疼痛等。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承山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下肢疼痛。
【刺灸療法】 直刺1-2寸。
按摩承山穴拇指翹立,用力點按承山穴,盡量用力,并堅持點住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痙攣緩解為止。
【按摩療法】用拇指按揉或彈撥承山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治療小腿疼痛。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