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谷穴
導讀:然谷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緩解治療咽喉腫痛、消渴、月經不調、陽痿、陰挺、陰癢、遺精、足跗腫痛等作用,然谷穴的位置:足內側緣,詳見本文圖解然谷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然谷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然谷穴的位置】
【然谷穴】位于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當公孫后1寸。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臥位,在舟骨粗隆下緣凹陷處取穴。在拇展肌處;有趾內側動,靜脈分布;布有跗內側神經和足底內側神經。
【穴位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母展??;穴區內有隱神經和大隱靜脈屬支,深層有足底內側神經和足底內側動脈分支分布。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然谷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滎(火)穴。別名:龍淵,然骨。舟骨粗隆部稱“然骨”,穴在其下方凹陷處,故名“谷”?;蜥?ldquo;然”為“燃”,穴屬足少陰腎經滎(火)穴,故名。別名“龍淵”(見《針灸甲乙經》)謂有水中龍火之象,義同。
【穴義】腎經外涌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蒸發水氣。
【名解】
(1)然谷。然,燃也。谷,兩山所夾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腎經外涌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腎經涌泉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性溫熱,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氣化水濕,經水如同被燃燒蒸發一般,故名然谷。
(2)龍淵。龍,變幻莫測、能大能小、見首不見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經水的各種變化。淵,深淵也,范圍大也。龍淵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由液化氣,范圍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龍泉名意與龍淵同。
(3)腎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質為腎水氣化的天部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腎經滎穴。
(4)然谷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其變化為散熱冷降,所散之熱直沖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屬火。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散熱冷降,小部分吸熱蒸升。
【功能作用】升清降濁。
【然谷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咽喉腫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陽痿、陰挺、陰癢、遺精、臍風口噤,足跗腫痛等。
【作用功效】然谷穴,益氣固腎,清熱利濕。瀉熱、消脹、寧神。
【臨床應用】現今常用于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膀胱炎、糖尿病、破傷風、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穴位配伍】然谷穴配腎俞穴、氣海穴、志室穴治遺精;然谷穴配腎俞穴、關元穴、太溪穴、三陰交穴治月經不調;然谷穴配中極穴、血海穴、三陰交穴治陰癢。
【配穴舉例】配伏兔、足三里,有通絡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足跗痛。配血海、三陰交,有祛濕活血止癢的作用,主治陰癢,白濁。
【文獻摘要】
《甲乙經》:痙互引身熱,然谷主之。
《百癥賦》:臍風須然谷而易醒。
《通玄指要賦》:然谷瀉腎。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針刺方法】然谷穴,直刺0.5-1寸。
【艾灸方法】然谷穴,艾條灸5-10分鐘,然谷穴,艾炷灸3壯。
【溫馨提示】然谷穴就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胃里食物更好消化的一個穴。推拿然谷,可以讓人很快產生饑餓感,同時還能治療過度飲食后的不適,具有雙向調節的功能??傊?,每天堅持推拿然谷,能讓人的胃口長開、腸道常清。
【按摩方法】首先要準確地找到然谷穴,用大拇指用力往下按,按下去后馬上放松。當大拇指按下去的時候,穴位周圍乃至整個腿部的腎經上都會有強烈的酸脹感, 但隨著手指的放松,酸脹感會馬上消退。等酸脹感消退后,再按上面的方法按,如此重復10~20次。雙腳上的然谷穴都要按。如果是自己給自己做,則兩個穴位 可以同時進行。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