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穴
導讀:照海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治療失眠、便秘、腳氣、痛經、月經不調、疝氣等作用。照海穴的位置: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照海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照海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照海穴的位置】
【照海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即:在我們腳上內踝骨下方的凹陷處,用手掐按或用皮膚針敲打不要出血。(原則就是不能用灸法)
【穴位解剖】在脛骨后肌腱處;有脛后動、靜脈分布;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照海穴】 Zhào hǎi(KI6),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蹺脈。別名:陰蹺穴,漏陰穴。
【穴位含義】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
1、“照海穴”。“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該穴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本穴物質為水泉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為一個較大水域,水域平靜如鏡,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熱能而大量蒸發水液,故名“照海穴”。
2、“陰蹺穴”。“陰蹺”,乃穴內氣血有地部的經水和天部的陽氣,氣血特性體現了陰急而陽緩的陰蹺脈特性,故名“陰蹺穴”。
3、“漏陰”。“漏”,漏失也。“陰”,陰水也。漏陰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熱,經水氣化蒸發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陰穴”。
4、足少陰陰蹺脈之會,同照海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其蒸發的水氣。
【運行規律】外來經水屯于穴內,氣化之氣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吸熱生氣。
【照海穴位的作用功效】
1、急性扁桃體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病證。;
2、神經衰弱、癔病、癲癇、失眠、驚恐不寧等精神、神志疾患;
3、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小便頻數等婦科病證;
4、便秘、疝氣 、腳氣、下肢痿痹等。
【作用功效】滋陰清熱,調經止痛。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尿道炎、腎炎、神經衰弱、癲癇、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照海穴位配伍】照海穴配列缺穴、天突穴、太沖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癥;照海穴配神門穴、風池穴、三陰交穴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癥;照海穴配合谷穴、列缺穴,有滋陰清熱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照海穴配中極穴、三陰交穴,有調經活血止帶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照海穴配腎俞、關元、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
【文獻摘錄】
《大成》:潔古曰:癇病夜發灸陰蹻,照海穴也。
《通玄指要賦》:四肢之懈惰,憑照海以消除。
《靈光賦》:陰陽兩蹻和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
《標幽賦》:陰蹻、陽維而下胎衣。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熱則點刺出血,寒則補之灸之。
【針灸療法】直刺照海穴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整個踝部。
【艾灸療法】艾炷灸或溫針灸照海穴3~5壯,艾條溫灸照海穴5~10分鐘。
按壓照海穴治療嗓子疼
教師或者一些說話多的人,容易嗓子疼,甚至引起咽炎。喝點水固然管用,配合一些按摩可能效果更好。照海穴就可以緩解嗓子疼的癥狀。
咽喉為肺胃所屬: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氣管,通于肺。外感風熱,肺胃實熱等產生的熱證,皆可引起咽喉腫痛。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穴位,“照”意為照射,“海”意大水,“照海”合并,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生氣作用,正好能緩解引發嗓子疼的熱證。
照海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時間也不易太長,5—10分鐘即可。為了增強清咽利喉的效果,還可以配合按壓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幾個穴位相互交替,避免因按壓過量而造成皮膚、軟組織損傷。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