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關穴
導讀:髀關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膝(髖、股)痛、麻痹、癱瘓、腿膝腫痛等作用,髀關穴的位置: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髀關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髀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髀關穴的位置】
【髀關穴的位置】位于人體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即:在股前區,股直肌近端、縫匠肌與闊筋膜張肌3條肌肉之間凹陷中。
【取穴方法】平臥,作髂前上棘(髂骨最前點)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再平會陰作水平線,兩線相交處,即為髀關穴。
【穴位解剖】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之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股外側皮神經。
【層次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張肌、骨直肌、股外側肌。皮膚由腰叢的股外側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股外側靜脈及旋髂淺靜脈,闊筋膜,包裹闊筋膜張肌,此肌由臀上神經支配。股直肌和股外側肌由股神經支配。兩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靜脈。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髀關穴】出《靈樞.經脈》。屬足陽明胃經。
【穴義】胃經氣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
【名解】髀,股部、大腿骨,指穴所在的部位也。關,關卡也。髀關名意指胃經氣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本穴物質為氣沖穴傳來的強勁水濕之氣,謎語即風氣,至本穴后氣勢減弱,隨風氣沖刮揚散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積于穴周,如被關卡一般,故名髀關。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風氣和風氣中夾帶的脾土塵埃及地部脾土的外滲水液。
【運行規律】天部的強勁風氣在此勢減散化,風氣中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內外,地部的外滲水液則循胃經下行。
【功能作用】健脾除濕,固化脾土。
【髀關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膝(髖、股)痛、麻痹、癱瘓、腿膝腫痛、下肢麻木、下肢屈伸不利、股外側皮神經炎等。
【作用功效】髀關穴,強腰膝,通經絡;健脾除濕,固化脾土。
【臨床應用】現代又多用以治療下肢癱瘓、腹股溝淋巴結炎、股外側皮神經炎、膝關節炎。
【穴位配伍】髀關穴配伏兔穴治痿痹。股關節炎:髀關、委中、承扶。下肢麻痹、癱瘓:髀關、環跳、風市、足三里、承扶。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髀關穴,直刺1.5-2.5寸,局部酸脹,可向股外側部擴散,以治股外側皮神經炎
【艾灸方法】:髀關穴,艾條灸5-10分鐘,髀關穴艾炷灸3-5壯。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