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鼻穴
導讀:犢鼻穴歸屬足陽明胃經,同名:外膝眼穴,有緩解治療膝關節痛、下肢麻痹、腳氣、水腫等作用,犢鼻穴的位置: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詳見本文圖解犢鼻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犢鼻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犢鼻穴的位置】
【犢鼻穴】屈膝,在膝部髕骨和髕韌帶外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蓋下面外出凹陷處。
【取穴技巧】坐位,屈膝成135度,在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在髕韌帶外緣;有膝關穴節動、靜脈網;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腓總神經關節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犢鼻穴】屬足陽明胃經穴位,出自《靈樞。本輸》:"刺犢碧者,屈不能伸。"該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穴性屬土,在蜂針療法中,該穴應用十分廣泛?!緞e名】外膝眼穴。
【穴義】胃經經水由此經過并帶走脾土微粒。
(1)“犢”的意思是指小牛、脾土;“鼻”的意思是指牽牛而行的上捫之處。“犢鼻”的意思是說此處穴位的地部脾土微粒被流過的胃經經水帶走。
(2)“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處。“外膝眼”名意指本穴為膝外凹陷處,無它意。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經水循胃經下流足三里穴。
【功效作用】清刷膝關穴節中的脾土微粒,保證膝關穴節的伸縮自如。
【犢鼻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腿膝疼、膝關節炎、下肢麻痹、腳氣、水腫、膝腳無力,不能久站、大便失禁、腹脹、便秘。
【功效作用】消腫止痛、舒筋活絡。
【臨床應用】主治疾?。猴L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外傷等各種膝關節痛患者,犢鼻穴為常用喻穴。膝部神經痛或麻木,下肢癱瘓,常為輔助用穴。
該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穴性屬土,在蜂針療法中,該穴應用十分廣泛。蜂針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等各種膝關節痛患者,犢鼻穴常用穴,而且療效肯定。首先,足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胃為后天之本,取本經喻穴可大補氣血,調節人體免疫力,而上述疾病往往是因為氣血不足,免疫失調所致;其次,犢鼻穴位于膝關節外側,符合針灸穴辨證取穴的原則,且蜂毒治療作用以局部療效顯著。因此,治療上述疾病,犢鼻穴為常用穴。
【保健原理】本穴歸屬足陽明胃經。經常按揉該穴,可通經活絡。
【穴位配伍】犢鼻穴配足三里穴,具有溫經活絡的作用,主要治療膝及膝下??;犢鼻穴配梁丘穴,主要緩解治療膝關節炎。
腳氣配伍穴位:環跳穴、犢鼻穴、太沖穴、太白穴
疾病概述: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它會引起手癬和甲癬,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按摩順序與技法:正坐,在椅子上來回轉動按摩環跳穴3分鐘;接著將雙腳放在盆內溫水中泡兩三分鐘,待雙腳都熱了,用一只腳的足跟壓在另一只腳趾縫稍后處,然后將腳跟向前推至趾尖處再回搓?;乩p,前推重,以不搓傷皮膚為宜。每個趾縫搓50~80次,雙腳交替進行。速度為每分鐘90~120次。每晚1 次。
腿膝疼配伍穴位:髀關穴、犢鼻穴、伏兔穴
大便失禁配伍穴位:犢鼻穴、會陰穴
一些身體患某些疾病的人,會因為控制不了大便,經常下痢或者將大便拉在床上。造成這種情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肛門括約肌的功能消失或者減退了。還有一些人經常感到膝中疼痛、酸軟,要么無法站立,要么不能久站。長期堅持按摩犢鼻穴,具有很好的保健調節作用。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瀉之,熱則補之。
【經穴用法】推拿:揉法、點按法。
【特效按摩】揉按犢鼻穴5分,可減輕劇烈運動造成的膝關節疼痛。長期堅持用中指指腹按摩犢鼻穴,每次1~3分鐘,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軟等癥。
【按摩手法】用手掌小魚際敲擊2~3分鐘,長期敲擊,可改善下肢麻痹、屈伸不利。
【艾灸療法】用艾條回旋灸治5~10分鐘,一天一次,可以治療屈伸不利、腳氣。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刮拭犢鼻穴,以出痧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療膝蓋痛、下肢麻痹。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